NEWS棒球

首頁/ 運動新聞/ 棒球/ 阪神甲子園球場:四個月建成,百年光輝

阪神甲子園球場:四個月建成,百年光輝

2024-07-312024-07-31

阪神甲子園球場:四個月建成,百年光輝

1924年8月1日正式啟用的阪神甲子園球場,如今迎來了一百周年。這座現今作為阪神虎隊的主場,同時也是夏季和春季日本高中棒球全國賽的比賽場地,因此被暱稱為夏季甲子園和春季甲子園,成為所有高中棒球選手的聖地。甲子園球場的誕生,與日本高中棒球的發展密不可分。

1915年,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首次舉辦。當時,日本的中學制為五年制,因此比賽名稱中使用中學而非高校。隨著棒球運動在日本的普及,各地開始出現區域性的中學盃賽,最終發展為全國級的中學棒球賽事。

首屆比賽在大阪的豐中球場舉行。雖然豐中球場號稱當時東洋一的棒球場,但與現代標準相比仍顯簡陋,沒有環繞球場的大規模觀眾席,許多球迷只能席地而坐。由於觀眾數遠超預期,1917年比賽移至兵庫的鳴尾球場。

然而,隨著棒球熱潮持續升溫,鳴尾球場也漸漸無法容納眾多球迷。1923年,兵庫縣代表甲陽中學對陣京都代表立命館中學的比賽,在開賽三小時前便已滿場,開打時更有上萬名球迷無法進場。這一事件引起主辦單位朝日新聞的重視,開始尋找替代場地。

阪神電鐵早已意識到場地不足的問題,於1922年確保土地,準備建造運動場。此外,鳴尾球場周圍被賽馬道包圍,1923年日本競馬法成立後,賽馬俱樂部有可能收回球場使用權。而阪神電鐵的競爭對手阪急電鐵,已在1922年建好了寶塚球場,這使得阪神加快了新球場的建設計劃。

阪神電鐵派人前往美國考察,帶回了紐約巨人主場紐約波羅體育場(Polo Grounds)的建築圖。技術師野田誠三受命設計新球場,雖未能親自赴美考察,但他克服了重重困難,最終設計出了甲子園球場,並因此入選野球殿堂。

1924年3月16日,阪神的新球場正式開工,由著名的建築公司大林組承包建設。僅四個多月後,這座仿效美國大聯盟,號稱可容納8萬名觀眾(包括5萬人的坐席和3萬人的外野站位)的球場竣工,甚至連貝比魯斯都驚嘆其規模。

如此快速的建設進度得益於阪神急於完工的壓力、建設期間少雨的天氣,以及當時工人願意加班延長工作時間。大林組承認,如今要在四個多月內建成同樣規模的球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在球場完工之前,由於該地原為填平的河川枝川,因此暫稱為枝川運動場。完工後,因干支適逢甲子年,改稱為阪神電車甲子園大運動場。這座場地除了棒球外,還舉辦過足球、橄欖球,甚至1938年從新潟運雪舉辦跳雪大賽,如今也不僅僅用於棒球賽事。

剛建成的甲子園球場形狀特別,本壘到中外野大牆的距離為119公尺,至左右邊線為110公尺,而本壘到左、右外野中央深處則長達128公尺,形狀像是一個四角較圓的梯形。這使得早期在這座球場打出全壘打非常困難,多是依靠腳程跑出的場內全壘打。

球場在8月13日迎來了首次全國中學大會,首場比賽由北海中學對陣靜岡中學。由於靜岡先攻,北海中的手島義美是第一個投球的選手。他因過度緊張,第一球竟然砸在護網上。最終,北海以5比4戰勝靜岡。

當時中等棒球大賽可免費觀戰,但移師甲子園後,內野指定席開始收費。即便如此,觀眾仍絡繹不絕。原本預計可容納五萬人的座位,需要十年才能填滿,但在大會開幕四天後的比賽,由代表當地兵庫的第一神港中學對陣東京的早稻田實業,創下了滿場的紀錄。

這場首屆甲子園大會中,台北商業學校代表台灣出賽,最終由廣島商業學校奪冠,總教練為石本秀一。石本後來成為職業棒球教練,先後執教過多支球隊,並成為廣島鯉魚創隊的初代總教練。

1924年,朝日新聞的競爭對手每日新聞,開始在春季舉辦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,首屆比賽在名古屋的山本球場舉行,次年便移師甲子園,成為現今的春季甲子園。此後,阪神也在1935年成立職棒球隊,1936年聯盟成立後,首次正式比賽在甲子園舉行。

二次大戰期間,日本棒球運動停擺,甲子園球場轉為軍用設施,曾遭空襲火災,並因糧食不足而被用來種田。1946年,球場仍受美軍管理,中學賽事暫時移至西宮球場舉行,次年才回到甲子園。甲子園經歷改建,成為如今的樣貌。

隨著天氣異常炎熱,不時有將比賽改至其他室內球場或將甲子園巨蛋化的建議。然而,甲子園這三個字具有無可估量的份量,使相關計劃必須謹慎考慮。這座球場誕生了無數故事和明星,承載了無數球迷的回憶,這正是甲子園百年歷史的意義所在,使其成為棒球的聖地。

back to list page